Clicky

文化唯物论

文化唯物论

 
当前位置: 哲学 >> 文化唯物论

文化唯物论―马文‧哈里斯
文化唯物论是一个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想基础之上、但不局限于它的一个人类学范畴。文化唯物论一词由马文‧哈里斯在他的《人类学理论的兴起》(1968年)中首创,它来自于两个英语词汇:“文化”(社会结构、语言、法律、宗教、政治、艺术、科学、迷信等)和“唯物论”(物质性,而不是智力和精神,是现实的根本)。马文‧哈里斯通过借用已有的人类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提出了文化唯物论。


文化唯物论―下层建筑、基础建筑、和上层建筑
文化唯物论保持并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层文化模式:下层建筑、基础建筑、和上层建筑。

  • 下层建筑―人口、基本生物需求和资源(劳动力、设备、技术等)。
  • 基础建筑 C组织模式 (政府、教育、生产规定等)。
  • 上层建筑 C社会制度(法律、宗教、政治、艺术、科学、迷信、价值观、情感、传统
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概念和观点是物质条件的结果)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中有影响力的成员主导物质条件,而社会中的社会机构建立在物质条件之上)在几个关键方面有别于文化唯物论。文化唯物论认为下层建筑对基础建筑有影响,而基础建筑对于下层建筑没有什么影响。而马克思主义基础建筑和下层建筑是可以相互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文化唯物论的另一区别是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相信社会变革只对统治阶级(资产阶级)有利,而文化唯物论者认为社会变革对于劳动阶级(无产阶级)也有利。


文化唯物论―组织、意识形态和象征
文化唯物论试图在物质主义(下层建筑、基础建筑和上层建筑)的框架中解释文化组织、意识形态和象征。文化唯物论者相信社会发展建立在尝试和错误的基础上。如果某个事物对于社会的生产和/或再生产无利,或是造成生产和/或再生产超出可承受的极限,它就会完全从社会中消失。因此,法律、政府、宗教、家庭价值观等必须有利于社会,否则就不能在社会中存在。文化唯物论不提倡“主义的”(社会意见)而相信“学科的”(通过科学方法观察现象)。


文化唯物论―批评
其它人类学理论的支持者出于不同理由批评文化唯物论。马克思主义者批评文化唯物论无视基础建筑对于下层建筑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者认为依赖“学科的”去研究文化不正确,因为科学只是文化的一种功能。理想主义者批评文化唯物论忽视了诸如遗传等变量,认为“主义的”要比文化唯物论者所认为的意义更大。总之,看来文化唯物论过于简单化了。我们必须考虑智力和精神对于社会的影响。我们是智能的动物,并且有属灵倾向,这些都不能仅用物质方式来解释。

现在探寻更多!


喜欢这些信息?使用以下社交媒介与他人分享。 这是什么?




与他人分享:

English  
Social Media
关注我们: 

与他人分享:


哲学世界观

文化相对论
自然主义
宇宙论
存在主义
人文主义
不可知论者
共产主义
世俗人文主义
道德相对论
Additional Content To Explore...

科学世界观
真理宣称
有神论
世界宗教创始人
世界宗教
发现真理
热门话题
生活挑战
复原有望
 
 
 
搜索
 
Add 文化唯物论 to My Google!
Add 文化唯物论 to My Yahoo!
XML Feed: 文化唯物论
哲学 主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图
版权© 2002-2021 AllAboutPhilosophy.org, 保留所有权利。